查看原文
其他

单月241个医疗账号被封禁,年增1.3万医疗创作者!​医生那么忙,为什么还要做科普?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4-12-07



当医生涌向自媒体……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阿泰


8月19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当天,抖音医疗发布两组数据:


1.过去一年,该平台新增1.3万名医疗专业科普创作者,新增医疗科普内容370万条。各类医疗视频共收获13.1亿次收藏、30亿次点赞;


2.仅今年7月份一个月的时间,该平台就对1850个涉及违规导流的账号进行了处罚,同时,对其中情节严重的241个账号实施了封禁。


当医生涌向自媒体,这些数据释放了什么信号?



医生那么忙,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做科普?


《2022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医生共有443.5万人,同期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达到84.2亿。443万与 84.2亿,巨大的数字反差背后是中国医生们繁忙、紧张的日常工作。明明工作繁忙,而经营自媒体平台做科普既耗时又费力,他们为什么还要坚持?


我们先看一组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数据:


2023年4月,《抖音健康科普数据报告》显示,该平台共有3.5万余名认证医生,累计创作了443万条科普内容。医疗健康已成为该平台用户观看最多的内容之一。每天,平台新增2.1万个健康科普内容,有2亿用户从平台上获得相关内容。


3.5万认证医生的参与,2亿用户的科普知识需求……大众对医学科普知识的需求可见一斑。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短视频平台的数据,再加上快手、小红书、B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参与科普的医生数量之多,社会需求之庞大,令人吃惊。


面对这些数字,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想不到,在医院体系之外,如今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医疗生态圈竟在短视频平台!


“科普中国”采访了4位来自不同科室、活跃在医学科普领域的医生,他们给出了医生做科普的几个原因:


  • 科普与“治病救人”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更重要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关于科普重要性的认知比较早。他说:“让我真正切实感受到‘传染病科普重要且有意义’,是2009年那次全球爆发的流感,就是咱们常说的‘猪流感’。”那时他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分不清流感和感冒


作为感染科医生,在接触到各种传染病之后,李侗曾医生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传染病的科普跟医生在门诊中的“治病救人”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更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各类媒体采访,在各种平台进行传染病科普的原因。”疫情期间,李侗曾医生曾频繁接受各大媒体采访,为大众答疑解惑,陪伴大众一起走出了疫情的惶恐与无知。


  • 任何疾病都是防大于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陶勇称,自己从2010 年开始接触科普,当时还只能在杂志上发表科普文章。


他认为,任何疾病都是防大于治。如果不得病,永远不会来找医生;如果在早期刚出现症状时就来看医生,治疗效果远远超过到了疾病晚期再来看医生;如果在看完医生后能够严格遵医嘱,明白为什么医生让你这样做,预后效果也比不遵医嘱要好很多,这就是医学科普的意义


如今,陶勇医生在各个社交平台都有自己的账号,平时会发布一些文字类、图片类、视频类的科普素材。


  • 消除医患之间的信息壁垒,呈现医学的理性


哈尔滨儿童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清晨是在2006年读研究生期间开始接触医学科普的。而随着科普的深入,他越来越意识到:医学知识在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壁垒。有很多引发公众关注的医学科普,其实多数都是医生们早已经达成共识的基础知识。公众当下对医学最大的一个误会,就是太注重结局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此外,李清晨医生对科普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医学本身蕴含了理性的力量,它讲究实证、逻辑等等,充满了智慧和思维的魅力,我个人也更喜欢去做呈现这些理性精神的医学科普。”


  • 总结经验,帮助大众正确认识疾病


卓正医疗儿科主治医生孔令凯做科普已经近十年了,他说:“我写的都是看诊中遇到的问题,为了工作而总结医学知识,是医生必须要做的,不然没法进步。”“我觉得能让大众知道常见儿科疾病的正规疗法,避免过度治疗,也避免严重问题没有发现,这个很有意义。


互联网时代下,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新冠疫情后,关注健康、形成“治未病”观念,已经渐渐在大众心中埋下种子,大众对健康常识的需求急剧增长,医疗健康类短视频可谓成为了“流量金矿”。而随着医疗健康科普内容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问题也开始浮现了。



单月241个医疗账号被封禁的背后,被批量制造的“网红医生”


或许每一位医生都有一颗做科普的心,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运营账号的。我们都知道,医疗健康科普最重要的就是所发布内容的准确性,即使对专业医生来说,做到准确性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一条60秒的成品医疗科普视频为例,一位网红医生说,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无误,自己查各种医学资料往往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因为一旦发布,就会影响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户的认知。相对医疗科普内容,健康类科普内容则相对容易一些。


但对于某些医生来说,当网红、做短视频却似乎很“容易”。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发现,一些医疗科普视频账号虽是医生本人出镜,但其背后却有一条运作链条:医生出镜,运营部门拍摄剪辑发布内容,并负责广告投放,再由客服部门维护评论区、回复私信,通过能拉动网络流量的“话术”将粉丝转化为医院患者。


令人担心的是,医院将机构或者医生个人的自媒体账号交由运营团队或者网红孵化机构(简称“MCN机构”)代运作,在当前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操作模式。


而有些非专业、非正规的运营团队,对医疗内容只有模糊的认识,帮助医生运营账号时,单纯只是为了流量,让有些医疗健康科普变了味。


今年6月,多名网红医生在自媒体上发布视频或文章,讲述了其在下班后为患者加号看病的经过,故事情节高度雷同。后经媒体证实,这些医生上演的“剧情”为MCN机构提供的类似的稿子,他们只是“照着稿子念了一遍”。


还有网红医生因虚假摆拍被无限期封禁。


今年5月,抖音安全中心发布了一起典型案例:拥有148.4万粉丝的账号“老陶说真话”发布手术室场景的视频称:一位病人与朋友喝酒、唱歌、泡澡后突发脑血管爆裂,经抢救仍未脱离危险。该视频引发大量网友关注。然而,该账号的认证医生陶某为某整形机构医生,按常理不太可能参与此类急救,该视频高度疑似虚假摆拍。后经调查,陶某承认该视频是“自己在家自编自导的”。最终,其账号被无限期封禁


医生在业余时间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开展医学健康科普宣传,让医学专业知识不再遥不可及,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如今,却是乱象横生。


面对这些情况,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出手,以专业、合规为方向对医疗自媒体进行综合治理。


2024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最新《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提出重点关注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


2024年7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围绕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重点整治的五类突出问题中,包括 “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其中就有冒充医疗卫生等领域专业人员,借提供所谓“专业服务”带货卖课,开展不当营销。


在大政策的导向下,各大社交平台也纷纷出台医疗账号运营规范指南。如严格把关医生专业身份认证和医疗健康科普发布门槛;通过权威医疗协会组建专家组对科普内容质量制定规则,评定、认定科普能力的方式等。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指出,鼓励更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参与到健康科普作品创作中来。


随着越来越多医疗人士的加入,各大社交平台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反之,这些平台又以庞大的流量入口影响着医疗行业的生态发展。于平台而言,相关部门要加强整治力度,而于医生而言,加强自我约束、坚守底线也尤其重要。


参考资料:

《中国医师节:他们那么忙,为什么还要抽时间做科普?》,科普中国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师节第7年,给医生带来了什么?

40岁女子与丈夫吵架后胸痛,非要去心内科住院……她是不是在“无理取闹”?丨医起推理吧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